
最近总听人抱怨大环境不景气,就业越来越难,福利却越来越少。公务员岗位看似稳定,实则同样面临降薪甚至半薪的困境,工作压力也不小。那些清闲又待遇优厚的职位,早就被关系户占据,普通考生根本轮不到。现在去英国留学合适吗?这个问题成了很多人的新焦虑。经济下行压力下,留学这条原本的"镀金之路"也开始充满变数。
现在经济不好,大家都把钱捂着,不再流动。捂着的情况就是,大家对刺激性的消费欲降低了。总想把钱花在刀刃上,但你不花我不花,经济怎么流动起来。尤其是房市腰斩,一大批传统行业都沉下去了。连同着搞土木的,玩基建的,做建筑设计的,再好的学校毕业都只能玩泥巴。
经济不好,行情不好,是会传染的。尤其是会随着留学生的增多而扩散。你看现在英国留学也是一样行情大变。
一、英国卷王太多了
每年国内1000多万的应届学生毕业,有多少是有正向出入的?幸运的保研成功了,有些也提前拿到心仪岗位offer了。但不幸的居多。这批不幸的很多想法是,继续读,不解决问题,延缓问题即可。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只能靠延缓问题躲避一波。
所以,这群人选择了考研,考研又不是啥轻松的事,大概率是比留学更难的。有些家庭就咬咬牙,为了教育,干脆选择留学。于是现在的留学行情是,家里富裕不富裕的,都去留学了。英国也就一年,也不是不能承受。
随着年限的积累,这类人就越来越多了。你不要小看这批想不清主要问题的人,他们才是最可怕最内耗的。他们会自动陷入无意义的卷。从成绩,到雅思,到背景提升,各方面都要给你卷出一个新高度,和冲刺奥运金牌一样,不断刷新新的高度。
但这种纯粹的卷又是无意义的,本质是大家通过留学,换个赛道,想跑赢国内那波考研的学生。本身来说,留学这个东西的确是挺经济的。家庭条件不好的,留学这条路其实是不宽裕的。家庭条件好的,无论留守英国还是回国都是出路。但很多卷的,只能少部分卷王找到出路,大部分成为了卷王的养料,其他的回国也就不响了。
二、同行太多,把市场行情给整顿了!
现在2025年的英国留学行情不是QS前百的学校变少了,从17个变成15个,两个学校其实没差的,周期性调整而已。难道差了谢大和诺丁汉,留学生就没法活了吗?
其实不是的,核心还是去英国留学的大军太多了,你的同行太多了。同行就像牛皮糖一样,你甩不掉,忘不掉,逃不掉。你只能自己看开,否则一点办法都没有。
同行多了的坏处其实是灾难级的,尤其是你的同行和你一样动作还比较统一,专门针对前百的学校重拳出击。qs2025这个版本100以后的学校你爱答不理。英国140来个学校,你们统统目光灼灼的选择这15个,甚至有的学生选择那更卷的9个,只申王曼爱华+g5的。你说这世道,能不艰难吗?
所以,现在的英国大学因为中国学生的统一喜好,抬升了雅思的门槛,均分的门槛,申请费的门槛。这还是最直接的,就连拒信的门槛都肉眼可见的花哨了起来,天知道他们是不是靠扔骰子去选择拒掉一波人的。像ucl的这种管理专业,申请量最高峰能达到3900你敢信?就算发400个condition,最终入读再砍,但淘汰掉的会有多少?
以前的英国,属于信息差申请,你不需要很用力,本科学校也不是那么重要。文书包装下,你就逆袭好学校了。现在的英国不是,真的是多谢你的同行的陪伴,本科学校,绩点,文书这三个你都得在门槛线不说,你还不能放心,你还要挑不热门的专业差异化申请才行,差异化申请都不保险,你还需要海申或跨国多申才能多一线生机。
就市面上,击败你的不是别人,不是三哥也不是eu的学生或英国本土或者海本的学生,你的最大拦路虎都是自己人。
三、国际学生比例降低了
现在都说反向留学,你看qs前百的学校,除了牛剑+傲娇的LSE和猛男IC,其他很多都是反向留学。当然,被踢出局的St.andrews也算半个。其他有一个算一个,都被中国学生插旗占领,重灾区是曼大,ucl,格拉,南安,布里斯托,利兹,伯大这些学校。
反向留学的"妙处"在于,像大商科类,泛商科类,教育类,传媒类都被中国学生包圆了。尤其是商科,70%以上中国学生比例真的不算多。你要不反向留学,你得去读理工的,或读一些艺术的,哲学的,历史的,考古的,神学的或医学的这类。这类一片祥和,都是反内卷斗士,中国学生比例硕果仅存。当然,很多还是中小班教学,真正的留学体验度在这。其他大类早就不在了。
其实,人家海外留学生也挺难的,读个商科,会被中国学生包围的。说好的国际学生比例多样性了?而作为中国学生自己人,真的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就离谱的是,国内是本科同班同学,硕士一样继续同班同学,一起留学期间还同窗,多铁的友谊啊,都把他们自己整不会了。
总了个结:面对当前形势,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下心来思考。现在去英国留学合适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要看个人实际情况。如果已经有不错的工作机会,不妨先把握住;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那留学可能只是把问题延后。行情总有起伏,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记住,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学历本身,而是你的综合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