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道 - 用心用情用力做教育!
咨询热线:400-011-8885
投诉电话:400-097-9266
AI客服 精准解答您的学习规划问题

日本留学被拒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能不能再次申请?(已回答)

2022-04-15    浏览:169     来源:新航道官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011-8885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出国旅游,还是出国留学,都需要签证,日本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想要顺利拿到签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办理签证时有存在被拒签的可能,该怎么办呢?日本留学被拒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能不能再次申请?相信这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下文中来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JBMYJXWHGCGH4ULPC[3DX`X.png

一、日本留学签证技巧

①日语能力要注意

有很多人会认为,就算不会日语也可以去日本留学,到了日本语言学校之后可以再好好学习的,所以前期很多同学都不重视日语学习。

但是其实,近几年日本入管局对留学生的日语把控的越来越严格,没有日语等级证书的话,你被拒签的可能性就会上升。所以我们会要求学生在递交材料之前,最好先考出初级的日语等级证书。(比如JLPT的N5级别)

②就学理由书要重视

同学们在递交材料时,需要写一篇就学理由书,日本入管局通过你的就学理由书来了解你赴日留学的动机。

在撰写就业理由书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写清楚以下几点:为什么选择赴日留学?来日本之后有什么样的留学规划?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③资金存款证明很重要

去日本留学,申请语言学校时,一般都需要提供20w的资金存款证明(有些学校可能有额外提交银行流水,来证明资金的形成过程)。存款需要冻结3-6个月,在提交证明的时候也要注意冻结期限。

开具存款证明的时候,最好选择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银行。如果选择地方的小银行或者合作社的话,有可能不被认可而导致拒签。

④办证明的时间不要错

在办理各种证明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时间问题。一般如果管理局认可的有效期限是三个月内,超过三个月的话会被视为无效。

另外,在开具证明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周六周日,不然入国管理局会怀疑材料的真实性。

被拒签的理由细分有30项左右,大致归纳为三种:一、虚假材料,二、学习能力及意愿不足,三、违反入国管理局和难民认定法第七条第 一项第二号标准。那么,这几种情况下被拒签后分别如何再次申请呢?

日本留学拒签后如何再次申请?

1、因虚假材料被拒签

所谓虚假材料,简单的说就是申请材料不是真实的,比如毕业证作假,再比如成绩单作假。这种情况也是在各国申请留学中非常忌讳的。一旦被发现再申请很困难,甚至有时一些不符合逻辑的履历也会被认为虚假。举个例子,曾经有个学生被拒签过两次。原因是他小学是5年制的,后来又转学到3年制的高中,而且是5周岁上学。

这导致他16岁就高中毕业,远远小于正常情况下高中生的毕业年龄。入国管理局就认为他的履历不真实,直接拒签。这种情况是要开具有力的相关证明来证明材料的真实性的。再次申请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拒签理由,增加文件辅助说明。缺乏逻辑的申请文件无论提交多少次,都会被拒签的。

2、因语言能力与学习意愿被拒签

入国管理局要求学生在申请时就要有初级的语言能力,只要通过最基础的考试就能通过申请。建议大家在申请中提供自己的真实情况,过分的包装是要出问题的。

语言这一关是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过的,考试并不难,通过一至两个月的专业系统的培训,谁都能通过。只是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对或者是自觉性差些,自学考试有些困难,建议报名参加培训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后会事半功倍。

3、因违反入国管理局和难民认定法经费支付相关

比如说开具收入证明这一项要保证收入证明的真实性合理性。有的学生家长年薪30万。纳税额只有200块。这是明显不符合逻辑的。势必要被调查或拒签,这种情况只要拨个电话就能鉴别真伪。

这种情况如果想推翻入国管理局的原判要准备大量充分的补充材料。所以第 一次申请非常重要,由于日本是用材料换签,没有面见审核官的机会。所以申请材料决定一切,审核官面对巨大量申请材料不会过多的分析材料当中的复杂联系,需要申请学生把其中的原委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在审核官眼前。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日本留学签证被拒签该如何再次申请的内容,大家要深入了解这些信息,以免被拒签。更多有关日本留学的相关信息,大家可以关注本站查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归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或商用,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第三方,转载仅为信息分享,不代表新航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原始出处,并自行承担版权责任。
2.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决策依据,用户应独立判断并承担使用风险,新航道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亦不承担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
3.如涉及版权问题或内容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400-011-8885。
资料下载
手机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