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全诗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辛,把千山万水的艰辛视为理所当然。在红军眼中,起伏的南岭只不过是翻滚的波浪,在红军眼中,乌蒙山又高又壮,但在红军眼中,它们只不过是滚滚的泥球。
金沙江两岸学生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之间高耸的山崖,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受(暗示中国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以及心情);大回渡河上的泸定桥这一横跨所有东西我们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答到深深的寒意(暗示对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我国红军可以欣喜的是翻过了自己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学习心情更加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全诗鉴赏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我们最后就是胜利对于即将全面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积极主义文化精神得到了发展进一步的兀现。《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一个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人民文学教育史上也是一首有着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社会历史环境事件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