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初冬的北京,朔风凛冽,落叶满地,整座城市早已褪去了金秋时节的华丽装扮,毅然用光秃秃的树干直面严寒。
室外的寒意仿佛与人们无关。围炉煮茶、热腾腾的火锅、闹哄哄的聚会......早就在这个冬日被安排了起来。料峭的北风没有挡住大家出行的脚步,反而成为相聚的理由,而相聚,正是温暖的表现。
备受关注的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盛事——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也即将开启,届时各路大咖评委们将与海内外的青少年来一场冬日里的温暖聚会。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牛剑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斯明诚已经是“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三届元老,来自英国的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8年。他与中国以及中国故事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和共鸣呢?
让我们走进这位“中国通”的生活,一探究竟。
一切始于东方的神秘感
二十多年前,一个青年人手持书本,走在英国牛津大学古老的街道上,他的头脑里还在回忆着刚刚漫游过的那段古希腊文明。
他就是斯明诚。
很小的时候,古代文明的起始和发源就深深吸引着这个英国少年,于是他选择在牛津大学读古典学本科和硕士,研究西方的古代文化。
而与中国结缘,却并不能简单归因于机缘巧合。
四五岁的时候,斯明诚家里有一本书,书中配图是淡雅清逸的水墨画,这种空灵柔美的风格,令他大开眼界,随后前往当地美术馆,欣赏中国传统水墨画展览。
“整个风格和我们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一样”让斯明诚第一次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到了高中,借交流的机会,斯明诚生平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那年,他17岁。“和西方太不一样了!”这又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再加上一直以来试图追本溯源的好奇心,让斯明诚开始探究神秘的东方文化,尤其是经典儒家思想。
《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越是研究中华经典,斯明诚越发现,“中国很独特的立场和智慧。”
于是,牛津大学毕业后,斯明诚在2005年争取到了来复旦大学攻读中国哲学硕士的机会。
当年的斯明诚,只是单纯地想在学术上有更深一步的造诣,满足自己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学一点汉语,待一两年也就回去了”。
但到了第二年年末,他决定再待一年;第三年,决定继续待一年……就这么一年又一年,春花烂漫秋叶葳蕤,他遇到了“14亿中国人中我最爱的那个人”,这个美丽的女子,令他决定长期生活在中国。
一连串的惊喜接踵而来,没多久,他又有了一双活泼可爱的孩子。岁月荏苒中,斯明诚也从一个求知若渴的青年人,成为带领更多人认识中国文化的领头人。
“我完全融入了妻子的家庭,更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这里不再仅仅是我研究古代文化的学术之地,更是我真实生活的地方,是我的家。”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18年,斯明诚在颇有名气的教育公号“外滩教育”上,发表了题为《一位“中国通”父亲的魔都择校记——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文章,详尽阐述了一个横跨两种文化的父亲的纠结与探索。深刻的思想性、跨文化视角以及对东西文化的融通自如,吸引了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胡敏的注意。胡敏多次前往上海,邀请斯明诚去北京,加入新航道刚刚启动的“中国故事”项目。
“相信我,这份工作能帮你实现理想,更精深地研究中国文化,更从容地从事戏剧教学,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这之前,斯明诚先后担任了上海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持人、并开办了戏剧班辅导那些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在那些年轻人身上,他看到了青春演绎出的无限可能。寓文化于英语,寓英语于戏剧,讲好中国故事。四者在此处,发生了奇妙的交汇,并揭开斯明诚“戏剧人生”的又一个章回。
2019年,斯明诚来北京任职。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事业当中。双语诵读版《论语》《孙子兵法》发布会、《古语金句》学术研讨会、“故事里的中国”丛书编审、“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活动……均可见他的身影。他是双语主持人、是学者,是手把手教孩子“用英语演好中国故事”的编导,更是“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评委。他对西方戏剧,那种渲染力、表现力极强的戏剧,做了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改变,使之英华内敛、儒雅端方,又能呈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台前,他温文尔雅,西方绅士与东方君子的风度,融于一身;幕后,他精心钻研课程与教材……斯明诚在中英两种文化、京沪两座城市之间沉浸穿行,乐此不疲。
2020年,由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启动,将斯明诚推向了他梦想的舞台中央。这一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自2020年启动以来,第一届吸引了近十万青少年参与,第二届有来自国内外超17万青少年参加,第三届更是突破了26万的青少年报名人数。选手们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唱念做打,让斯明诚赞不绝口。有选手讲孔孟,也有选手聚焦于高科技,古与今,各有千秋,碰撞出美妙的交响,这种“反差”让斯明诚印象深刻,也让他从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古老的文化,它也是在持续发展的文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灵气四溢的展现和参与者的匠心,温润心田,播撒四方。
2021年11月底,斯明诚申请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谈到当时的体会,他感慨道:“在我心里很多年前就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了,但是拿到绿卡的时候,才感觉真正被中国接受,被中国人接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核心理念是把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怎样才能把这些微妙的思想,甚至说和西方有强烈冲突的思想正确地传递给外国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斯明诚知道这种“不理解”是如何产生的。“其实中西方并没有所谓强烈的文化冲突,而是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理解一个观点产生背后的逻辑和理念。”
尝试文化的理解和沟通,是斯明诚求学至今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一开始是把中国故事编辑成英文剧本,对我来说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因为话剧本身是一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和交流的文学表现。想要让年轻一代对文化有更新的认识,在舞台上表演出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论语》是对斯明诚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在谈起中国文化时,他总能通过《论语》引经据典。
“有些西方人会觉得,孔子所说的很多话,过于约束人性。但孔子是意识到道德的根,或者按照《论语》的说法,它的‘本’,就是来自于家庭的感情,家庭的爱。符合道德其实是不要违背你自己的人性,并不是你要特意去服从一些抽象的规矩和标准。”
让他用一句古诗词表达自我,他选择的是《论语》中非常经典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n`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n`t want them to do to you.)
这句话非常能体现中国人的包容性——我不会轻易干涉你的生活方式,而是给予尊重。这也代表了全人类的价值观,尊重、包容、理解。
“希望以后中国古代的价值观能逐渐被世界认识、理解、认可,这会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交流和文化交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斯明诚说。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正好给了中国以及全世界青少年一个读懂中国价值观,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绝佳机会。已经是“三朝元老”的斯明诚,将继续担任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的评委,他期待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讲中国故事的行列中来,自信地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示给世界!
CHN Stories 邀您共读中国故事
一起让世界更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