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近日,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开发的大模型DeepSeek一夜爆火,成为科技圈的顶流!
图:人民日报
这股AI旋风直接席卷了全球市场。受DeepSeek的冲击,美国人工智能主题股票遭抛售,连纳斯达克指数也大幅下跌。
而在国内,这股AI力量却以一种亲切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恰逢春节,DeepSeek一下变成了广大网友的“万能小助手”,随问随答超贴心:
“请写几句给长辈的蛇年祝福语吧!”
“如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催婚?”
“为什么年味变淡了?”
“谁将会是春节档电影票房冠军?”......
面对五花八门问题,DeepSeek都能轻松接招。不少网友表示被它的回答惊艳到了。
既然DeepSeek这么厉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也邀请它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倡导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与DeepSeek对话部分截图
它的回答确实带来了不少脑洞大开的启发,而且这些观点与我们在历届大会上观察到的现象完美契合!
快来围观DeepSeek的神回复,还有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观察”,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01培养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
DeepSeek观点1:
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青少年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挖掘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内核(如春节、茶文化、四大发明等)。这种主动学习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为何是中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实践观察: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学生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沈阳铁路实验中学英语备课组长邱琳琳在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沈阳选区启动仪式上这样说道。
DeepSeek观点2:
破除文化偏见
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叙事存在片面性。青少年用英语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如扶贫成就、科技创新),能打破刻板印象,展现立体、多元的中国形象。
实践观察:让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国际著名汉字字源研究学者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作为大会的评审专家,就曾在我们的采访中表示,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往往存在误区,常基于旧印象评判快速变迁的现代中国,所以要让外国人理解中国的历史、故事和中国的现代文化。
02 提升语言能力与跨文化沟通力
DeepSeek观点1:
英语学习的实践化
传统英语教学偏重语法和应试,而“讲故事”要求青少年用英语表达复杂文化概念(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推动语言从“工具”升级为“思想载体”。
实践观察:语言工具的深层运用
第四届大会大学组风采之星郭亦捷就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对“忠公”这个概念进行了全面而生动的阐述。
DeepSeek观点2:
跨文化思维的训练
如何让外国人听懂“愚公移山”的寓意?青少年需在文化差异中寻找共鸣点,学会用国际化的语言逻辑重构中国叙事,这是未来全球化人才的核心能力。
实践观察: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这个观点与资深英文媒体人、翻译家,英文《上海日报》创刊总编辑张慈贇为选手们提供的建议不谋而合——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听众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03 服务国家战略与全球话语权
DeepSeek观点1:
应对“文化逆差”的挑战
当前国际舆论中,中国常处于“被定义”的位置。青少年作为新生代,用英语主动发声,能逐步扭转“西强东弱”的话语权格局,助力中国软实力输出。
DeepSeek观点2: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沿线国家的文化隔阂需要桥梁。青少年用英语传播中国发展理念(如合作共赢、生态文明),可为国际合作奠定人文基础。
实践观察:海外青少年展现中国风采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海外组选手们一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发声,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非凡风采。
04 激发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
DeepSeek观点1:
学科交叉融合
讲好一个故事需融合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例如,用英语介绍敦煌壁画时,可能涉及佛教史、绘画技法、丝绸之路贸易等,促进知识整合能力。
DeepSeek观点2:
创新表达形式
青少年通过短视频、戏剧、数字艺术等新媒体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如李子柒式的文化IP),既是文化传播的创新,也是数字时代竞争力的体现。
实践观察:多元文化的创新探索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高中组选手们的创意总会让人眼前一亮,他们不仅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能巧妙地将中国文化与流行音乐、舞台剧、戏剧甚至亚文化相融合,传播效果直接拉满。
05 回应全球化时代的个体价值
DeepSeek观点1:
塑造“全球公民”
身份新一代青少年成长于中国崛起与全球化交织的时代。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既能坚守文化根脉,又能与世界对话,成为“既有中国心,又有世界眼”的复合型人才。
DeepSeek观点2:
增强未来竞争力
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场景中,能用英语清晰传递中国视角的人才更具优势。这种能力将成为青少年个人发展的“隐形资产”。
实践观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舞台
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舞台上,历届大学组选手们以“中国奇迹”、“中国21世纪的挑战”及“我为中国故事代言”等鲜明主题,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个人能力和作为时代青年的担当。他们不仅在英语表达上游刃有余,更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快速发展。
此外,DeepSeek还表示,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学校已将“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纳入校本课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中华文化英文戏剧节”等。
综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是通过语言重构文化认知、通过故事连接世界的过程。它既帮助青少年在全球化浪潮中锚定文化身份,又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培育了“Z世代的传播使者”。从长远看,这是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战略性选择。
最后,当我们邀请Deepseek给选手们来点鼓励的时候,它说:
没想到DeepSeek的鼓励也这么有温度!小伙伴们,快行动起来吧,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
CHN Stories 邀您共读中国故事
一起让世界更了解中国!